Friday, February 17, 2006

[IT][轉貼] ERP 導入失敗的十大原因

ERP 導入失敗的十大原因
有些公司導入 ERP 系統之後,並未獲得預期的成果,或者沒有充分利用購入的系統或功能模組來運作。因此常會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:「有那些 ERP 系統導入成功的案例?」,會提出這樣的問題,表示企業 ERP 導入的失敗案例仍然是存在和難以避免的!
嚴格來說,所謂 「ERP 導入失敗」的定義很難有明確的規範。或許有人認為完全無法上線使用才叫失敗,但也有人認為比預期的效果存有巨大的差異,或者上線一年後高階主管和使用者的抱怨仍然不斷,也可歸類於不成功的導入。當然 要成功的導入ERP系統,一定要具備許多的條件。而失敗的因素可歸納成下列幾點:

一、選擇不適用的 ERP 系統
使用者在選擇 ERP 軟體系統之前,並沒有充分瞭解自己的需求,產業的特性,經營管理的方式(如依計劃生產、訂單生產或訂單裝配),以致於上線後發現系統無法套用到實際的作業上,最後迫使企業「削足適履」,再搭配人工作業方式勉強使用,或者再花一大筆錢作客製程式修改。日子久了,系統可能就荒廢不用或因花費過大而看不到投資效益。

二、企業願景規劃不當,使原來選擇的 ERP 系統不適用
企業在建置 ERP前,必須與全體員工共同描繪出企業的未來的願景,引導企業資源投入的方向,如此才不會因為局現於目前的企業規模或業務形態,而選擇一套不適用的 ERP 系統;或在建置時欠缺企業未來發展的考量,而建構出一個格局太小的基礎,萬一在導入後不久企業規模或業務形態產生重大變化,就像打好一個五樓公寓的地基,突然決定要蓋十層的大樓般,剛花下大把銀子和精神建置完成的 ERP 系統,可能又要面臨更換的窘境(詳見---企業願景規劃策略一文)。

三、輔導訓練課程成效不彰
由於系統的使用者和高階主管在購買 ERP 系統或導入前,並沒有接受充分的 ERP 教育訓練,或顧問師的輔導能力不足,結果當然是瞎子摸象般難以一窺全貌,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只瞭解局部的模組功能,而缺乏對整合系統的完整認識。

四、使用者抗拒新的系統
人的本性容易因習慣而排斥新的事務。舊的系統行之有年已經非常熟練,如資料欄位,報表格式都很清楚,一旦啟用新的 ERP 系統又要重新摸索學習,主觀上先認定新系統沒有舊的好,心態上難免有所抗拒。

五、高階主管不支持,口惠而實不惠
除了高科技產業外,許多傳統產業的高階主管可能連基本電腦知識都嫌不足,更何況是複雜龐大的 ERP 系統,姿態上又做不到“不恥下問”,也不是每天作業的操作者。因此認為只要批准購買 ERP 系統就是行動上的支持,最多口頭上再作宣示上的支持。事實上,在導入 ERP 系統時,有許多公司的作業流程也許要改變,部門組織的權責也許要重新定義,這些都需要高階主管的親身參與。

六、企業指派的專案經理人不適任
大部份的企業主(特別是中小企業主)誤認為導入 ERP 是資訊部門的職責,而指派 MIS 人員充當 ERP 導入的專案經理人,在缺乏產業背景的歷練,又沒有獲得營運和製造部門的充分支援下,很難製定出一套符合商業利益的專案計劃。

七、基礎建置及日常輸入的資料不正確
就像建構一棟大樓般,基礎資料的建置決定了將來系統運作順暢與成敗,其中又以成品和原物料的編碼影響最大,等上線後發現問題百出窒礙難行時,可能得浪費幾個月的時間重新來過。其次,在上線後如果系統輸入資料不正確,例如物料帳不準,品號引用錯誤,用料表(BOM)錯讓,工程設計變更(ECN)沒有及時維護,訂單輸入數量單價錯誤…等,都會造成電腦計算結果的錯誤,誠如一句資訊的名言:「垃圾進,垃圾出」,使用者一旦對 ERP 系統輸出的資料缺乏信心,ERP系統的成效就大打折扣。

八、ERP 系統執行的速度太慢
ERP 系統的速度過慢有很多原因,列舉五項如下:
1. 通訊頻寬過窄   這是目前兩岸三地的系統最大的罩門,也是最難解決的大難題,因為現在普遍使用的 ADSL 專線,頻寬只有 512K,,如果不是走 N-TIER 架構,系統的速度只能以“苦撐待變”來形容。所幸最近多家 ISP 推出 MPLS VPN 虛擬網路,如果大陸工廠不是設有太過偏遠的地區,這個問題可以有效改善。
2. CLIENT / SERVER v.s. N-TIER   這是 ERP 系統架構的問題,如果不幸選到老掉牙、非 N-TIER 的系統,那才叫欲哭無淚。所幸現在的系統大都已經採用 N-TIER,但使用者在評選時最好問個清楚。
3. USER 使用者過多   大企業可能有100 - 200 台 PC,中小企業可能只有 10 - 20 台 PC,所以不同的 User 環境就要有不同的網路配置和系統架構,否則系統速度也不會牛步得讓人受不了。
4. DATABASE 沒有建立索引檔   雖然說過去 .DBF 需要建立索引檔,現代的關聯式資料庫如 ORACLE 應當會自動以最佳化方式搜尋,但是電腦還是不敵人腦,建立正確的索引檔,能使系統過帳速度增加數十倍以上,反之就是報表速度牛步化的開始
5. DATABASE 的 SQL 語法沒有 TUNING   就算是煮菜也有分大師和二師,寫程式當然也有老手和新手,老手下每一個 JOIN SQL 命令一定反覆 TUNING,深怕增加客戶一秒鐘等待時間,這是一種職業道德,很多系統會慢這也是一大原因。

九、公司策略和作業流程不變
許多公司使用新的 ERP 系統,但仍沿用過去的策略和作業流程來管理,就像新瓶裝舊酒般,無法真正發揮企業資源的重新規劃和運用。在導入 ERP 系統之前宜對原有的流程再檢視評估,並予以簡化和標準化,再以明確的作業標準書(SOP)規劃每一個職務,如此才可能發揮新系統的優點。

十、缺乏定期的績效評估
導入 ERP 系統之後,對於企業的營運是否產生正面的效益,應該經常加以評估,例如成本結算時間是否縮短?存貨是否下降?準時交貨率是否提高?生產排程的達成率是否提高…。只有透過定期如每月的績效評估,才能對症下葯適時改善。
企業在導入 ERP 系統時,若能設法去除上述失敗的十大因素,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幅的提昇!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